吃蓮藕不如吃它,潤肺健脾胃,隨手一炒,比肉還鮮!

吃蓮藕不如吃它,潤肺健脾胃,隨手一炒,比肉還鮮!
美麗夢想 2025-09-20 檢舉

5種意想不到的茨菇做法,營養與味道的雙重驚喜!

 

秋風蕭瑟 ,落葉繽紛,大自然用最絢爛的色彩告別了豐收的季節,而對于熱愛美食的人來說, 秋冬季節的到來 ,意味著味蕾即將迎來一場盛宴,大閘蟹的鮮美、栗子的香甜、柿子的甘美……每一種食物都帶著秋日的饋贈,滋養著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在琳瑯滿目的秋冬季節食材中,有一種低調卻充滿驚喜的存在它形似蓮藕與芋頭的結合體 ,卻擁有更加光滑的外表和獨特的風味,它就是——茨菇。

 

南北之爭:茨菇的真正身份

「茨菇?那是什麼東西?」當我第一次向北方的朋友介紹這種食材時,他們大多一臉茫然作為主要生長于南方水澤地區的植物

 

茨菇在北方并不常見,甚至許多人聞所未聞。

我的第一次與茨菇相遇 ,源于一次江南水鄉之旅,在煙雨朦朧的古鎮小巷里,我被路邊小攤上一種奇特的食材所吸引, 它外形渾圓 ,表皮土褐,乍看之下與馬蹄有些相似,卻個頭更大,更顯敦實。

「這是茨菇 ,我們這兒的特產,要不要嘗嘗?」攤主是一位熱情的大叔,操著一口吳儂軟語向我介紹道, 「茨菇可是好東西 ,煮湯、炒菜、燉肉都好吃,最有名的就是糖心茨菇,軟糯香甜,可好吃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買了一袋茨菇,并在大叔的熱情指導下,嘗試了這道傳說中的「糖心茨菇」,茨菇的口感介于馬蹄和芋頭之間,脆而不硬,糯而不粘吸收了冰糖的甜味后 ,更是清甜可口,令人回味無窮。

這次江南之旅不僅讓我領略了水鄉的秀麗風光 ,更讓我認識了茨菇這種獨特的食材,回到北方后,我開始嘗試著用茨菇做各種菜肴,并向身邊的朋友們分享這種「南方特產」。

「原來茨菇長這樣啊以前都沒見過」「吃起來口感還挺特別的 ,有點像馬蹄,又有點像芋頭」朋友們對茨菇充滿了好奇,紛紛嘗試著這種新奇的食材,并對它的獨特風味贊不絕口。

 

 

 

 

茨菇 ,這種在南方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食材,卻在北方引發了一場小小的「南北之爭」,這也讓我意識到,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 ,每一片土地都有其獨特的物產和飲食文化,而這些差異,正是構成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潤肺健脾:茨菇的養生智慧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不時不食」認為不同季節應該食用不同的食物 ,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而茨菇,作為一種典型的秋冬季節食材,其營養價值和養生功效也不容小覷。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茨菇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鉀、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含量甚至高于馬鈴薯和芋頭 ,茨菇還含有一種特殊的黏液蛋白,具有健脾胃、益肺腎的功效。

在中醫理論中茨菇性味甘平 ,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胃、益肺止咳、解毒消腫等功效,對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肺熱咳嗽等癥狀,食用茨菇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茨菇甘、平、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開胃消食,止咳化痰,解毒消腫」。

《隨息居飲食譜》中也提到:「茨菇 ,甘、溫、滑,無毒,補脾胃, 強筋骨 ,益氣力,利濕熱,消腫毒」。

在民間關于茨菇的養生食療方也層出不窮 ,用茨菇、瘦肉、陳皮煲湯,可以健脾開胃、化痰止咳;用茨菇、蓮子、百合煮粥,可以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茨菇、薏米、赤小豆煲糖水,可以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等等。

 

 

茨菇,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材 ,更是一種具有豐富養生價值的食療佳品, 在秋冬季節 ,適量食用茨菇,可以幫助我們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更加健康的狀態迎接寒冬的到來。

 

從家常菜到節日盛宴:意想不到的5種烹飪方式

許多人對茨菇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糖心茨菇」這道經典甜品上 ,茨菇的烹飪方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豐富多樣,從家常小炒到節日盛宴,茨菇都能憑借其獨特的風味和多變的口感,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味蕾驚喜。

 

1.糖心茨菇:甜蜜經典回味無窮

這道菜可謂是茨菇的「招牌菜」也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童年味道 ,經過簡單的削皮、切塊、煮制,茨菇原本的清香與冰糖的甜蜜完美融合,入口軟糯香甜,老少皆宜。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