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逝世,享年103歲,他的長壽秘訣曝光:最核心的不是多運動,多睡覺,很多人做不到!
1 / 5
楊振寧先生說:「假如我的一生是一齣戲,那麼我實在十分幸運,…… 我一生走了一個大圈。」
他從清華園走向世界巔峰,又在耄耋之年歸根故土,於 2025 年 10 月 18 日走完了 103 年的圓滿人生。
消息傳來,無數人在悲痛中送別這位科學巨擘。
楊振寧先生不僅留下震撼世界的科研成果,更有走過一個世紀的生命範本。
世人總追問長壽秘訣,有人歸因於基因,有人執著於補品,卻忽略了楊老生活中那些細節。
今天,我們就循著先生的足跡,讀懂這 5 個養生真諦。
2 / 5
積極社交、遠離孤獨
聽過這樣一句話:「社交是心靈的良藥,孤獨是生命的毒藥。」
社交從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滋養生命的活水。
人若困在孤獨的方寸地,再豐盛的物質也填不滿心靈的空寂;唯有與世界相連,生命才能保持鮮活。
晚年定居清華後,楊老的社交從未褪色。
他會和年輕學子在課間暢談,赴好友家中做客,更常與翁帆聊起 「三四十年後的世界」。
即便百歲高齡,他的書房裡仍常有友人來訪,或是探討學術,或是閒話家常,笑聲從未斷絕。
養生三字經有言:「善交往,廣愛好,心情暢,睡眠好。」
社交從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更不是 「無效應酬」。
孤獨是健康的隱形殺手,而真誠的陪伴與交流,才是滋養生命的甘露。
別讓忙碌成為藉口,一句問候、一次相聚,都是在為長壽鋪路。
心態樂觀、情緒穩定
老話講:「心寧則神安,神安則身健。」
情緒是健康的 「晴雨表」,暴怒如烈火焚身,思慮若蛛網纏心,唯有心態平和,方能滋養身心。
楊振寧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從未見他怨天尤人。
95 歲接受採訪時,他更從容自評 「德、功、言做得還不壞」,眼中滿是平和的光亮。
這種樂觀不是盲目豁達,而是看透世事仍熱愛生活的通透。
人們常說:「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心態好的人,自帶 「自愈力」。
人生下半場,拼的不是財富多少,而是心態好壞。
能放下執念,笑對變故,情緒穩定了,身體自然安康。
3 / 5
喜歡讀書,修身養性
楊振寧先生曾說:「讀書不僅可以增知識、長學問,也可以防治疾病、養德健身。」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養生方式,既能豐盈精神世界,又能平息內心浮躁,讓身心在文字中獲得雙重滋養。
楊振寧先生的書房,是他一生的精神道場。
從年少時在清華園讀《神秘的宇宙》,立志 「拿諾貝爾獎」,到晚年書架上擺滿物理專著、文史經典,書本從未離開他的生活。
即便百歲高齡,他每天仍會抽出兩小時閱讀。
書是心靈的良藥,能治浮躁,更能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