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女子血糖從15降到4.6,醫生:她的「4個降糖習慣」,值得學習

58歲女子血糖從15降到4.6,醫生:她的「4個降糖習慣」,值得學習
美麗夢想 2025-10-24 檢舉

「血糖15,醫生都快嚇壞了。」這是58歲的王阿姨第一次查出糖尿病時的情形。短短三個月後,她的空腹血糖降到了4.6 mmol/L,幾乎恢復到正常人水平。這背後,她到底做對了什麼?

 

醫生說,王阿姨的做法,沒有什麼“神秘偏方”,靠的都是科學有效的方法。她的4個降血糖習慣,值得每個糖尿病患者學習。

 

一、血糖值高達15,王阿姨差點誤以為是“上火”

王阿姨剛開始並沒有把自己身體的不適放在心上。她經常口渴、容易疲倦,還有點視力模糊,以為是「天氣熱、年紀大」的正常現象。直到她在一次身體檢查中查出空腹血糖高達15 mmol/L,醫生當場就建議住院治療。

要知道,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應在3.9~6.1 mmol/L之間 。而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引(2020版)》,空腹血糖超過7.0 mmol/L就代表已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王阿姨的血糖,已經遠遠超過這個界線。

「血糖高,不是靠『忌口』就能解決的。」醫生告訴她,控制血糖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改變。

二、不靠藥物,血糖從15降到4.6,她做對了這4件事

 

1. 控制碳水,但不極端控製糖

很多人一聽“糖尿病”,就以為糖一口都不能吃,甚至米飯、麵條都戒了。王阿姨一開始也走了極端,結果餓得頭暈,還一度低血糖。

後來在醫生建議下,她調整了飲食結構:少吃精製主食(如白米飯、白饅頭),改吃粗糧、雜糧、全麥麵包,控制總量但不完全禁食碳水

她的餐盤裡,三分之一是粗糧主食,三分之一是綠葉蔬菜,三分之一是優質蛋白(如魚、雞蛋、豆腐)。這樣搭配,不僅讓血糖穩定,也讓她精力更足了。

根據《中國居民飲食指南(2022年版)》,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應佔總能量的45%~60%,並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GI)食物。

 

2. 每天快走45分鐘,血糖穩定不反彈

王阿姨家住五樓,沒有電梯。醫生建議她每天至少快走30分鐘。她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每天早晚各快走一次,每次45分鐘,步速略快於正常走路速度,出微汗即可

運動對糖尿病的效果,不亞於藥物。大量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並改善糖代謝

國家衛健委2021年發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核心資訊》中指出,規律運動可將第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30%~50%。

 

3. 每一口飯都要“吃慢點”

「以前吃飯狼吞虎嚥,現在每口飯我都至少嚼20下。」王阿姨說,她是從一次健康講座上學到的。吃得越快,血糖升得越猛;吃得慢,血糖上升更平穩。

這個道理,其實早就被科學驗證。《中華糖尿病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顯示,進食速度快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吃得慢人群的1.5倍

而且,細嚼慢嚥還能幫助我們更能感知飽足感,防止過量飲食,避免血糖暴漲。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