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虛流汗,肝虛流淚,脾虛流口水!三個食譜隔三差五換著吃,一補心、二補肝、三補脾,補足五臟之虛,遠離失眠!

1 / 10
大家好,我是王小吖。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人體是一個精妙絕倫且相互關聯的整體,五臟的虛實狀況往往會通過各種外在的表現反映出來。
其中,心虛流汗、脾虛流口水、肝虛流淚便是較為典型的症狀,這些現象背後蘊含著深刻的中醫原理,而通過合理的飲食調養,則能夠有效地補足五臟之虛,改善相關症狀,進而遠離失眠等健康問題。
一、心虛流汗與養心之道 中醫有云:「汗為心之液。」 心主血,故而汗血同源。
這意味著流汗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流血,並非如常人所認為的那般,汗只是如同尿液一樣的廢棄物。事實上,汗、津液和血液可以相互轉化,它們都是人體極為重要的陰液。當一個人無緣無故出汗時,尤其是心虛之人,多表現為頭汗。這是因為心主神明,人的思想由心和腦共同參與主宰,心虛時,陽氣難以將津液正常轉化,便容易在頭部出現多汗的現象。而且,大量出汗會耗損陰液,導致氣隨津脫、氣隨汗脫,進而傷血、傷心、耗氣。
2 / 10
針對心虛的情況,推薦一款養心的佳品 —— 桂圓蓮子豬心湯。 桂圓蓮子豬心湯食譜 食材清單(2 人份):豬心 200g,蓮子 10 顆,黃芪 6 - 8 片,紅棗 3 顆,桂圓肉 6 粒,枸杞一把 製作步驟:
3 / 10
1、豬心預處理:首先將豬心切成對半,置於流動的清水中仔細清洗,儘可能地去除其中的血水。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因為血水會影響湯的口感和純凈度。清洗完畢後,將豬心切成薄片,此時仍會有血水滲出。接著,加入適量的生粉,用手輕輕抓揉片刻,使生粉與血水充分混合,然後再次用清水沖洗乾淨。這樣處理後的豬心能夠減少腥味,使湯更加鮮美。
2、燉煮食材:將除枸杞之外的所有材料,包括處理好的豬心、蓮子、黃芪、紅棗、桂圓肉,一同放入燉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注意清水的量要適中,以確保燉煮過程中食材能夠充分吸收水分且湯汁不會過於稀薄或濃稠。然後開啟燉鍋,燉煮 1 - 1.5 個小時。在燉煮過程中,要保持小火慢燉,這樣可以使食材的營養成分充分釋放到湯中,使湯的味道更加濃郁醇厚。
4 / 10
3、最後調味:燉煮 1 - 1.5 個小時後,加入一把枸杞和適量的鹽。枸杞不宜過早加入,以免燉煮時間過長導致營養流失。繼續煮 5 分鐘左右,讓枸杞的營養融入湯中,同時使鹽均勻分布,調整湯的味道。此時,一碗香甜可口、養心安神的桂圓蓮子豬心湯便大功告成。每周飲用三次,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讓人能夠擁有安穩的睡眠,告別失眠的困擾。
5 / 10
二、脾虛流口水與健脾之法 脾在中醫理論里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負責將身體攝入的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當脾虛時,身體會出現諸多明顯的症狀,其中流口水便是一個重要的信號。《素問・宣明五氣篇》
提到:「脾為涎」,正常情況下,涎液雖上行於口,但不會溢於口外。 然而,一旦脾胃不和,涎液分泌就會急劇增加,從而導致口涎自出。此外,脾虛還會表現為口淡無味、口甜口膩口苦等口味異常,嘴唇蒼白容易裂開,手腳倦怠無力、肌肉瘦削軟弱無力,面黃暗沉無光,精力下降易疲累,大便稀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