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怒斥:紅棗千萬別跟它一起吃,毒性是砒霜的20倍,毀心臟堵血管,再不知道就晚了

紅棗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而海鮮含有五價砷化合物。當維生素C與五價砷在體內相遇時,在特定條件下可能會發生反應,將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也就是俗稱的砒霜。雖然正常食用量下產生的砒霜量通常較少,但長期大量同食海鮮和紅棗,會增加健康風險。有數據顯示,連續一週每天同時食用海鮮和紅棗的實驗族群中,有20%的人出現了腹瀉、腹痛等腸胃不適症狀,部分人還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
此外,海鮮中的蛋白質與紅棗中的某些成分結合後,可能會形成難以消化的凝塊,進一步加重腸胃負擔。因此,為了腸胃健康,食用紅棗時應避免與海鮮同時進食,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動物肝臟富含銅、鐵等金屬離子,是補充微量元素的好食材。但當它與紅棗搭配時,卻會為紅棗中的維生素C帶來「氧化危機」。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然而,動物肝臟中的銅、鐵等離子具有氧化性,它們極易使紅棗中的維生素C氧化,使其失去活性。
研究表明,每100克動物肝臟中銅的含量可達2.5毫克左右,鐵的含量可達22.6毫克左右。當紅棗與動物肝臟一起食用時,紅棗中的維生素C會在短時間內被大量氧化。在一項實驗中,將等量的紅棗分別與動物肝臟和普通蔬菜混合,經過一段時間後檢測發現,與動物肝臟混合的紅棗中維生素C的含量下降了約60%,而與普通蔬菜混合的紅棗中維生素C的含量僅下降了約10%。
這意味著,紅棗與動物肝臟同食,會大幅降低紅棗的營養價值,減少人體對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的攝取。所以,在食用紅棗時,應避免與動物肝臟搭配,以確保維生素C等營養素能夠被人體充分吸收。
牛奶是人們日常補充蛋白質和鈣質的重要飲品。但紅棗與牛奶同食,卻可能成為營養吸收的「絆腳石」。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容易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形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凝塊。
有實驗數據顯示,當人體同時攝取紅棗和牛奶後,蛋白質的吸收率會降低約30%。這些凝塊不僅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還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如腹脹、腹瀉等症狀。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族群,這種影響更為明顯。因此,在飲用牛奶前後1 - 2小時內,最好避免食用紅棗,以免影響營養的吸收和利用。
紅棗雖好,但在食用時一定要注意搭配禁忌。了解紅棗與蔥、海鮮、動物肝臟、牛奶等食物的相剋關係,合理安排飲食,才能讓紅棗更能發揮其滋補功效,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注意這些飲食細節,吃得健康、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