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運動簡單到你一學就會!卻是日本公認的最長壽運動,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風險,醫生建議再忙也花2分鐘看看!

2. 運動過量,身體也會“罷工”
當然,凡事都有個度。運動雖好,但過猶不及。很多人一聽到運動有益健康,立刻把自己「捲」進健身房,恨不得一天練出六塊肌。
然而,過度運動反而會適得其反。劇烈運動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關節損傷,也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就像一條橡皮筋,適當拉伸能增強彈性,但如果拉得太猛,遲早會斷裂。
3. 長壽與防癌症的“黃金運動”
那麼,什麼樣的運動才能既長壽又防癌科學研究發現,以下兩種運動方式對健康最友善。
第一種: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研究表明,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騎乘、游泳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
適量的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發炎反應,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
為什麼有氧運動能防癌
癌細胞最怕氧氣。有氧運動能提高血氧水平,改善細胞代謝環境,減少癌細胞生存的空間。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規律進行有氧運動的人,罹患癌症風險比久坐人口低23%。
第二種:肌力訓練
除了有氧運動,適量的肌力訓練同樣重要。人到中年,肌肉流失速度加快,導致基礎代謝下降,脂肪堆積,甚至增加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的風險。而肌力訓練能有效提升肌肉質量,增強骨骼強度,降低慢性病風險。
如何進行肌力訓練
不需要去健身房舉鐵,日常生活就能完成。例如深蹲、伏地挺身、彈力帶訓練,甚至是提水壺做負重練習,都能達到增強肌肉的目的。
4. 運動的最佳“劑量”
那麼,運動多少才算剛好研究數據給了答案:
每週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車
每週2-3次肌力訓練,增強肌肉和骨骼健康
每天減少久坐時間,每坐1小時就起來活動5分鐘
如果運動過少,身體會逐漸走向衰敗。如果運動過量,可能會適得其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才能真正實現長壽與健康的雙贏。
5. 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運動不一定要去健身房,也不一定要專門抽空時間。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做的小改變,就能帶來大不同。
用步行代替短程開車 ,每天多走幾步
上下班盡量騎車或步行 ,避免久坐
工作間隙伸展身體 ,活動關節
週末安排戶外活動 ,讓身體「呼吸」新鮮空氣
健康不是靠一時的努力,而是靠長期的堅持。別等身體“報警”了才想起來運動,畢竟,身體欠下的“債”,遲早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