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到底好不好?實話可能有點生心
更重要的是,身體可能真的不聽使喚了。不是這痛就是那疼,走路要人扶,吃飯怕噎著。腦子也許也糊塗了,記不住事,認不出人。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兒女伺候。
這時候,所謂的“活著”,品質已經很低了。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成了兒女的負擔,天天躺著,看不到頭,這不知道算不算「生不如死」?
三、話雖然紮心,但它在提醒我們兩件很重要的事:
第一,年輕時要愛惜身體。
別以為年輕就能胡來。熬夜、喝酒、抽菸、不運動……這些都是在透支你未來的「生命品質」。我們現在努力養生,不只是為了活得更久,更是為了老了以後能自己走路、自己吃飯,活得有尊嚴。
第二,要存點“養老本”,包括錢和朋友。
光靠孩子養老,現在看越來越難了。孩子有孩子的壓力。所以,咱們自己得有點積蓄,身體允許的話,發展點自己的愛好,有幾個能說話的老朋友。這樣老了,才不至於「生不如死」。
活著,不只是為了“沒死”,而是為了“生活”。
我們都希望,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是能笑著走完的,是心裡踏實的,而不是在病床上毫無尊嚴地苦苦掙扎。
所以,現在開始,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中秋節,祝福大家都能活到了90歲,還能一起遛彎、下棋、侃大山,當一個快快樂樂、硬硬朗朗的老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