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3件事上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3件事上
美麗夢想 2025-10-03 檢舉

楊絳曾給一個向她請求解惑的年輕人寫信說,你的問題就在於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而有些人的問題則在於,關注自身太少,關注他人太多。

這個時代,我們通過各種社交軟體,去窺探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思想、別人的當下,然後與自己作比較。

你回到狹小擁擠的出租屋,想起了公司經理,滿心惆悵:

「我要是能當上經理就好了,每個月工資比現在翻一倍呢。」

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到了老同學的旅遊照片,羨慕至極:

「嫁個好老公就是命好,不用工作到處旅遊。」

你沉浸在怨天尤人的情緒裡,滿眼都是自身與他人的差距,總是無法感到快樂。

層次越低的人,比起關注自己,越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在關注他人上。

然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生何其有限。

比起時刻注視著他人,多關注自身的成長,儘自己的一切努力讓生活少點遺憾,才能過上快意人生。

當一個人把他的精力和時間從關注外界轉向關注自身的成長時,才能擁有更高的格局。

三、層次越低的人,越不懂得寬容與大度

週末晚上散步,經過一家飯館,發現門口圍著一群人。

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對著一位老人罵罵咧咧。

原來,老人騎著三輪車,不小心蹭了這個男子一下。

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一般人接受一個道歉也就過了,再苛刻點的人也無非就是埋怨幾句。

但這個男子卻不依不撓,也沒說要怎麼處理,就是在那不停地謾罵。

時不時還會和圍觀的人群說幾句,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受害者。

老人屬於那種比較木訥憨厚的人,站在那裡手足無措,漲紅著臉不停地道歉,就差給那男人跪下了。

最後有人看不下去了,說就這麼點事,你又沒擦著傷著的,一大男人為難一個老人家算什麼?

圍觀者也開始陸續幫老人說話,男子眼看風向不對,又謾罵了幾句後嘟囔著離開了。

男子走後,有人言語輕蔑地打趣。

他啊,一天到晚地遊手好閒,被女方家百般嫌棄,

老婆也從來沒正眼瞧過他一眼,就連自己的孩子都對他要理不理,老頭碰到他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一語道出了其中真相。

有人說,生活中越弱勢的人,可能就越不懂得寬容與大度。

這句話顯得有些絕對。但反過來看,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寬容與大度,習慣性得理不饒人。

那麼毫無疑問,他的層次肯定高不到哪裡去。

其實層次無關於貧富,也無關於學歷,只關乎於一個人的修養與格局。

層次高的人,哪怕一無所有,心靈邊界寬廣無疆,對待外物自有其胸襟。

 

2 / 3

層次低下的人,哪怕全身珠光寶氣,

但言行舉止卻無比粗俗,總需要尋求一些略顯畸形的存在感去填補內心的缺失。

什麼情況下,一個人的表現會讓別人覺得是得理不饒人?

就是在某些無傷大雅,亦無多大損失的非原則問題上,

佔據著規則或者道德上的主動,死死抓住人家的過失不放,最後將小問題演變成一場大鬧劇。

而生活中這樣的現像比比皆是。

餐廳吃個飯,對著稍有疏忽的服務員大喊大叫,得理不饒人;

外賣小哥稍微遲了點,立馬指著人家的鼻子破口大罵,罵完還要投訴;

出門無論坐個飛機還是高鐵,總是把自己當上帝,完全容不下乘務人員的疏忽,稍有不滿便惡語相向……

有一句話說,對待服務員或者弱者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同樣,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展現給旁人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層次。

精神層次越低下的人,心靈邊界越褊狹,越喜歡得理不饒人。

越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將眼界與格局壓縮到無限狹小。

子貢曾經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當做終身準則。

孔子說:恕。

通俗解釋就是寬容二字。

一個內心豐盛的人,內心自成汪洋大海,絕不會因為天空掉下一顆砂礫而改變其應有的格局。

很多人都知道得理不饒人這句話,但其實後面還有一句,無理狡三分。

習慣性得理不饒人,處處表現得盛氣凌人的人,通常有理的時候會將小問題無限放大,

但在無理的時候也會垂死狡辯。

中國自古就有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傳統共識。

 

3 / 3

一個人,如果僅是因為滿足虛幻的自我「存在感」和「表現欲」,

而不懂得設身處地,凡事都習慣咄咄逼人,不但會暴露自己層次低下的事實,更會給自己的未來設置各種障礙。

曾國藩有一句話說的好: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以盛氣凌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